購物車 0

遇到「閱讀短路」怎麼辦?

遇到「閱讀短路」怎麼辦?

  在發展了一世紀之後,繪本不再是「兒童專屬」的讀物。現在,有為數不少的大人,除了陪伴孩子共讀,也「撈過界」,堂而皇之成為一名繪本的愛好者。 

  當大人讀者變多了,而且,在大人、小孩界線日益模糊的現況下,有不少的繪本創作者便也跳出了「兒童」這副「緊箍咒」,他們不再「逢迎」兒童、不再刻意簡化內容,反而以更加嚴肅的態度,企圖透過繪本這能夠「以圖像做連貫敘述」的特殊形式,言所欲言。

  於是,「繪本新品種」誕生了!它可能是「成人繪本」,也可能是大人、小孩要「各憑造化」才能參與閱讀的「無界線繪本」。換句話說,除了掌握繪本的特質,它們可能還摻入了其他的元素,當然,對兒童來說,閱讀繪本的挑戰便也相對提高。我們姑且不論「成人繪本」,畢竟,它的訴求對象原本就不是兒童,但是,像「無界線繪本」這樣的「新品種」,難免就會對「學經歷」不深的兒童造成閱讀上的「短路」。而當孩子躊躇不前時,陪伴在一旁的大人又該如何是好呢?

  之前陪五歲多的姪兒看約克米勒的《發現小錫兵》(和英出版),我在一旁觀察,就發現一向熟諳繪本的姪兒這回似乎「踢到鐵板」。在為他靜靜翻書,由他自己循序「讀圖」之後,只見他一頭霧水的說:「我看不懂」!

  姪兒的反應,讓一旁的我,恍然大悟。原來,約克米勒理性、嚴謹的圖像敘述,是熟諳知性的大人所可以理解的,但是,在缺少語言旁白的情況下,他那客觀、冷靜、充滿影射、批判的圖像語彙,卻有可能是兒童所陌生的。

  而當作者不是用貼近小小孩的方法在敘述時,我們其實就不能只是把書丟給孩子,要他自己去「讀」。畢竟,對於一個文明化未深、生命經驗及視野都還不夠寬廣的孩子來說,《發現小錫兵》所提供的線索與訊息,事實上都和他們目前所累積的「視覺經驗」距離遙遠。

  首先,小孩的「看」是比較「整體觀照」的。他們對整體情境的「嗅覺」極其敏銳,但卻缺乏分析場景的能力。所以,以約克米勒的敘述方式來看,小小孩是看到畫面了,但卻無法透視到圖背後所指涉的意涵。尤其,翻頁之間,我們必須循著小錫兵和巴比娃娃這樣的線索,才能瞭解故事的來龍去脈,而這種線性式的、側重分析的敘述,正是文明所發展出來的能力。而當小小孩還習慣於整體觀照、尚未習得如此細緻的文明能力時,便空有視力、卻不能「看見」了。

  另外,就是「生活經驗」了。搬家、垃圾堆、下水道、捕魚、屠宰場、拾荒者、非洲、廢物利用、觀光客、玩具博物館…,這些屬於書中「關鍵語彙」的圖像描寫,至少對吾家侄兒來說,都是空白的。由於少了文字語言的說明,對於這些前所未見的環境,恐怕就很難在小孩的心中形成定影了。

  也難怪,小小孩看完後,會皺著眉頭說:「我看不懂!」,在這種狀況下,「提示」是有必要的。我除了點出「關鍵語彙」,還提醒他可以循小錫兵和巴比娃娃這個動線去進行追索。就這樣,陪著他再看一次、兩次,終於,小小孩眉間的皺紋扯平了,我也因而上了一課!

  在繪本日趨多元的今日,接觸不同的「閱讀紋路」,或許已經成了孩子們要去面對的新課題。而伴讀繪本,大人依然無須加入過多個人的想法和意見,只是,當孩子碰到「閱讀短路」時,能給予輕輕一提,說不定,就能避免讓孩子錯失一次了解世界、或是「遇見大師」的機會了!



上一頁 下一頁